活动主题
年轻人的困境,我们很难感同身受:
《去家访——我的二本学生2》新书分享会
分享嘉宾
杨素秋
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
黄灯
中山大学教授
活动时间
2025年5月14日(周三)19:00-21:00
活动地点
SKP RENDEZ-VOUS
活动地址
碑林区长安北路 261 号 西安SKP 10楼 活动区
活动费用
免费
活动当日凭报名短信入场
【活动内容】
很多读者和媒体都知道黄灯,她曾在2020年出版了自己积累10年的教育观察图书《我的二本学生》,并持续引发全社会关注和讨论“二本学生”这个长久被忽略了的群体。但仅仅是校园中、课堂上的记录和观察还不足以呈现这个群体的整个面貌,从2017年暑假开始,黄灯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,跟随她的学生去到他们的家中做深入采访,五年的时间,黄灯到过郁南、阳春、台山、怀宁、东莞、潮安、陆丰、普宁、佛山、深圳、饶平、湛江、遂溪、廉江、韶关、孝感等地,在这跨越时空的 “家访”中,她来到学生成长的村庄、小镇、山坡和街巷,并一一拜访他们的父母、祖辈、兄弟、同学和邻居。 在具体而稠密的日常生计中,黄灯与学生家长难得的聊天机会,更多只能在红薯地、猪栏旁、快递间、养殖场,或者铡猪草、煮猪食、织渔网、拣快递、修单车等忙碌的间隙中进行。这让黄灯在了解自己学生成长环境的同时,也更深入了解了一代年轻人的父母,以及整个时代的更迭变化。 五年的家访,纠偏了很多关于二本学生的成见,坐在一家又一家普通家庭的屋檐下,黄灯意识到对更多年轻人而言,哪怕进入二本院校,除了自身的竭尽全力,同样离不开家庭奋不顾身的托举。 那么,“家庭教育”和“社会教育”,是否蕴含了一直被我们疏忽和漠视的地方?那些我们早已视而不见的日常,湮没在个人化话语中的定见,是否真的体贴到学生真实的现实处境?在这样的困惑中,黄灯谨慎地提醒大家:我们需要心平气和地回到教育本身,回到不断变化的现实本身,回到年轻人焦虑和挣扎的内心深处,因为任何群体的当下和未来都受制于家庭、时代、习惯以及社会心理。我们不能简易地拿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套用于当下的年轻人,从而试图得出草率的结论和空洞建议。感同身受,在任何时候、任何一件事情面前,都很难百分百达成,让我们多给年轻人讲述的空间,多有耐心等待他们的成长。
2025年5月14日(周三)19:00,我们邀请到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杨素秋,中山大学教授黄灯一同做客西安SKP 10F SKP RENDEZ-VOUS,敬请期待!
【活动嘉宾】 杨素秋 文学博士,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,撰有非虚构书籍《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》,获刀锋图书奖,春风悦读2024年度非虚构大奖、第十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,深圳阅读节2024年度十大好书,以及豆瓣网2024年度图书等奖项。
黄灯 湖南汨罗人,文学博士,中山大学教授,现居深圳。2016年,曾写作《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》,引发春节期间全国乡村话题讨论。2017年出版《大地上的亲人》 ,获“第二届华语青年作家奖”非虚构主奖。2020年出版《我的二本学生》,关注中国最普通二本院校学生的命运。《去家访》系其“二本学生” 系列的新作。
BOOKS 阅/读/推/荐 《去家访——我的二本学生2》 作者:黄灯 出版社:人民文学出版社 《去家访》是黄灯继《我的二本学生》之后推出的新作,记录了她在2017年-2022年走访自己学生原生家庭的所见、所闻、所感、所想。在这些散落在地图上、需要无限放大才能看到它名字的小城、乡镇、村落里,黄灯与学生的父母、祖父祖母、兄弟姐妹、同学发小、街坊邻居一起交流,倾听他们对教育和人生的体悟,进而更真切和深入地了解那些从四面八方来到她课堂上的年轻人,她的二本学生。 从讲台上走下来,黄灯跟随学生回家的路线,一路换乘高铁、长途客车、中巴车,电动车、摩托车来到腾冲、郁南、阳春、台山、怀宁、东莞、陆丰、普宁、佛山、深圳、饶平、湛江、遂溪、廉江、韶关、孝感等地,来到已经废弃的小学操场、爬上老房子的屋顶、坐在茶园的高坡上、溜进快递分装车间、穿梭于养蚝厂的水域间、捡起田埂上红薯枝叶的藤蔓,来感受学生成长的环境,体验每一个家庭为孩子教育所做的艰辛付出。在这一遍又一遍脚踏实地的走访中,黄灯既贴近了自己的学生,也贴近了家长,并在更深的意义上贴近了自己、贴近了教育、贴近了当下中国的现实。没有什么是易得的,哪怕是二本院校,也需要孩子全力以赴,和家庭倾力托举。 黄灯在《去家访》中延续了她在《我的二本学生》创作中的真诚和恳切,这是对生命个体的真诚探究,也是对文字本身的真诚。她不远千里去到学生家中,同吃同住同行,这是对学生成长的恳切关系,也是对放下年轻人这个群体未来的恳切关心。
1、本活动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【SKPRendezvous】提供,活动行仅提供票务技术支持,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参与。
2、如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,双方应友好协商沟通,也可联络活动行进行协助。